2023年文理学院招生指南


 

学院简介    

我校应用文理学院的前身是1978 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1985 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后两所分校分别成为学校下属的文理学院和文法学院,并于1994 年合并为应用文理学院,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时逐步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致力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院。学院以文、史、法、理为主体学科,建有北京高校“北京学”高精尖学科;现有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文物与博物馆、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本科专业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46人。学院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有院士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崇尚学术、关怀人文、立德树人、培育英才”为使命,以“党建引领、文化培元、学术支撑、成果导向”为三全育人路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高。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档案学专业),3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新闻学和法学),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育人团队、档案学专业育人团队);1个校级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新闻学专业育人团队);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传承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2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故宫博物院、丰台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光明日报》北京记者站等一大批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包括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名师、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等知名学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与传播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加强文科综合和文理交叉,集成融合,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其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十四五’ 时期提高首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思路与措施研究”课题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学院高水平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稳步提高,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2 项、省部级项目42 项,还承担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社科联、市级和区级政府部门、各学术团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00 余项。

学院拥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以及三山五园研究院(与海淀区委宣传部合作)、考古研究院、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档案事务研究所、人居研究中心、首都法制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与千龙网合作)、首都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各机构所开展的学术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立项为平台,提升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挑战杯”、文科计算机设计、英语演讲、人文知识、数学建模、模拟法庭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奖项。学院以“五四”科技文化节和“一二九”体育文化节活动为主线,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各类学生社团40余个,民乐团、箜篌乐团赴香港、美国演出获得佳绩,并登台国家大剧院,展现中华艺术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和各区县,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士、香港、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学生可通过参加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学习,取得国内外双重学历或学位,并可以通过“4+1”、“3+2”等多种形式获取硕士学位。近几年,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大幅提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每年有近百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学院地处全国最大的高校集聚区域——学院路,共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部委高校参与建设的“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丰厚的校外教育资源,学生可以跨校选修课程。立足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2016级学生开始,学院试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专业、有条件地自主辅修其他专业,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学院周边交通便利,院内教学楼、实验楼、融创大厦、图书馆、文博馆、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浴室、开水房等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学习环境不断优化。展望“十四五”,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将依托文理交融的学科科研实力,发挥地处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地缘优势,集成融合、锐意创新,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发挥作用,立足海淀、服务首都、接轨世界,深度融入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目标,让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从这里满怀信心地走向首都,走向全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优秀公民、社会中间力量。


 

法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法学学士

什么是法学专业?

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专业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等领域从事法律专业及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学专业以法律规范、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以及通过它们所体现的法律文化、法律技术等为研究对象。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法理学、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学、刑法学、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学、财税法、法律职业伦理、金融法、公司企业法、外商投资法、监察法、文创文旅文遗法律专题、地方立法与基层治理专题、演讲与辩论、模拟审判、法律诊所实践等。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法学专业着力培养业务精、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凸现本专业特色与培养优势。

(1)办学历史长、水平高。 本专业成立于1978 年,为首都与全国法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骨干人才,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点认定高校重点。

(2)雄厚的学术支撑。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经济法学科、首都法制研究中心、北京市法学会金融与财税法学研究会等教学、学习和研究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雄厚的学术支撑。

(3)创建“学知法律讲堂”。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府官员等实务专家进课堂,将法律实务和法治建设最新成就带到课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4)广阔的专业实践平台。建有模拟法庭/ 仲裁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实验室和北京国振律师事务所、北京延庆区人民法院等30余家校外实践基地。

(5)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构建了包括新生辩论赛、读书会、专业演讲与辩论、模拟法庭竞赛等在内的“学知杯”素质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毕业生深造途径多样化。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取本校、国内其他高校的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境外合作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资格。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可以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还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基层等领域从事管理和法律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开拓新兴的法律服务市场。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其一,法学专业科研从业者与实务部门从业者均通过自身研究工作与实践工作的总结,对完善我国法制与司法实践建言献策。

其二,法官、检察官、公安执法人员等法学专业实务部门从业者均是我国法律制度的践行者与维护者。

其三,法学专业科研从业者与实务部门从业者在本职工作外,更是承担我国普法工作的主力军,为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贡献力量。

 

档案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什么是档案学专业?

档案学专业旨在为我国(重点为北京地区)档案事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档案机构输送专业力量。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档案信息组织与规划、档案文化建设与传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和行政办公管理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根据我国《档案法》,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设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设有档案部门(如机关档案室)。截至“十三五”末,北京市处级以上单位档案机构共有近3000个。

 

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既包括传统纸质文件、录音录像,还包括多媒体文档、网页、数据库等电子文件,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建工程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金融档案等各种类型。本专业将主要学习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文化服务、修复保护等相关知识,并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类:(1)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文献编纂学等;(2)特色选修课程,包括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新技术课程,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分析与预测等信息类课程,历史文书、声影北京、北京地方档案文献研读、图书馆档案馆空间文化等文化类课程,以及公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等行政类课程。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 本专业为北京市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也是北京市属高校唯一的档案学专业。2021年获批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师资力量雄厚。

(2)本专业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拥有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中一流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4 个专业实验室,全力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3)本专业拥有北京市档案馆、中石油档案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管理中心等40余个不同行业领域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4)本专业拥有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办学质量高,研究生录取一志愿率保持在100%;并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深造途径。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范围广泛,档案人才在北京地区供不应求。北京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馆、党政机关、大型国企,以及医院、学校、研究院所等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旺盛。我校档案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8% 以上,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比例占到50%以上,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是北京地区最主要的档案专业人才输送单位,为北京地区档案专业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北京市档案高级职称和 30% 的北京市档案人才“131 工程”领军人才、专家和业务骨干中,我校校友占比最高。我校档案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北京地区档案事业的中流砥柱。

 

新闻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什么是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融合新闻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伦理与法规。

专业特色课程:北京文化传播、新闻编辑、摄影与摄像、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学、音视频节目编辑与制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实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

新闻学(融媒新闻方向):新闻评论、数据新闻、媒介策划与创意、社会学、媒介前沿问题研究、纪录片创作等。

新闻学(影视传播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中外电影发展史、影视剧作、影视剪辑、影视前沿问题研究、纪录片创作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 历史积淀深厚深度融入北京发展,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弥漫浓郁的北京味道,是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适应媒介融合转型的发展,依托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创新校媒融合共同培养新闻传播复合应用型人才模式;

(3)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新闻内容生产和文化创意生产品目多,作品层出不穷,成果屡获殊荣,社会美誉度高;

(4)依据传媒生态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需求,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学生择业、深造、留学等,职业前景多元;

(5)拥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点学科支撑,聚焦城市文化传播,师生国/ 境内外交流频繁、合作落地,国际化程度高;

(6)师资团队实力雄厚,高级职称和博士占比高,拥有北京市长城学者、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与北京市级和校级创新团队;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向多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千龙网、爱奇艺等单位担任编辑、记者、编导、制片、摄像、网编、全媒体运营师等职务,此外还有在文化影视传媒公司担任宣传发行、节目制作、后期剪辑、媒体运营等岗位。毕业生能够胜任融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内容生产、媒介运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北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境内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近五年本专业就业率多保持在100%,近年学生考研率保持在5%、出国率接近10%。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有力支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媒介融合转型需要和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北京新闻和影视传播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于信息时代社会的有序运行、对于媒介社会的人际沟通、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传播承担着自己的专业责任。集中致力于生产和传播高质量的文化传媒内容,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向融媒时代转型贡献才能和智慧。

 

网络与新媒体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什么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通常指互联网,也包括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这三大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应用趋于融合。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例如智能手机、微信、微博、APP应用、视频平台、网络影视等,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也密切相关。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网络”和“新媒体”是本专业的核心要素,研究对象包括产业动态、新媒体产品的策划设计、传播内容的生产制作、媒介整合营销传播、网络和新媒体运营管理、舆情监测和数据分析应用等等。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摄影与摄像、网络与新媒体调查分析、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舆情监测、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网络新闻采编、网页制作设计、网络动画、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新兴专业,排名居前我校是2013 年该专业首次招生高校之一。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的报告,我校该专业多年在全国居于前30 位。

(2)立足北京网络和新媒体产业,实践教学扎实本专业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课程和机会。建有多个实验室,满足教学需求。北京互联网和新媒体企业众多,本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推荐学生去企业实习。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北京市数字媒体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等获得国家级、市级、校级奖项。

(3)丰富的对外学习和交流活动积极扶持学生参加3+1 项目。多名学生赴港台、韩、美、英等境内外高校参加交换学习,还有机会参加美国加州大学的暑期交流项目。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泛,包括新闻编辑、网络与新媒体运营管理、网络舆情监测、新媒体产品开发设计、营销传播等。亦可到各媒体、机关、事业单位、各企业团体等从事相关工作。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人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服务相关产业和北京作为首都所承担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等指导精神,建设网络强国。

 

文物与博物馆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历史学学士

什么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即文物的定义、性质、分类,及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实践方面,即如何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遗物。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包括:考古学通论、博物馆概论、文物学概论、文化遗产学、艺术史、文物分析与检测、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雄厚的师资力量。我们的教学团队包括北京市级教学名师、长城学者等高水平教师,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并聘请知名高校和文博行业的20多位资深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2)优越的教学条件。我们紧密依托校内两大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拥有11个文化遗产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充分满足同学们在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博物馆实务与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3)全面的实践教学。我们专业包含了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数字化、文物科技分析等实践课程。各寒、暑假前后还专设博物馆参观解说,考古文博调研,文化遗产调研等集中实践环节。

(4)多样的实习基地。我们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广泛开展了课程资源共享合作。并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共同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基地。

(5)广阔的深造机遇。我们目前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可为同学们的深造提供良好的机会。也有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6)丰富的国际交流。我们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海外高校及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同学们可以通过夏令营、联合考古发掘等方式前往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我们的毕业生将去向包括各级博物馆、文博管理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文物商店、文化公司、拍卖行、图书馆、古籍书店、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在国家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文博事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在文物与博物馆行业传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及各地方文化建设,还能够在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影视、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中,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历史学学士

什么是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专业?

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专业是运用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对历史资源、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调查与评估、综合保护与利用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国家各级文物与文保单位、大型遗址、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生产与生活知识、传统仪式与节日)其中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本专业重点的研究。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北京史、元明清史、文化遗产学、文化遗产调查与评估、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国古代建筑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自1978 年成立以来,我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作为国内高校率先践行“应用史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之一,2009 年本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我校唯一入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2020年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雄厚的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实力较为雄厚,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所有教师队伍的81.8%,有博士学位人员占到80%以上。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领军人才、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等众多荣誉称号。

(3)教学成果突出。本专业多年来强调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012年本专业的教改成果《依托学科、面向应用、服务首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面向文化与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与机构、拍卖行、中小学等。我专业很多毕业生在首都文化遗产相关单位工作,如国家博物馆有18人,故宫博物院18人,首都博物馆20人。本专业就业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98%以上,有多名学生进入本校中国史学科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已经成为首都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毕业学生大量活跃在北京市文物保护第一线,在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下文物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均有建树,奠定了我专业毕业生在北京文化遗产行业中的地位。

 

地理信息科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什么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GIS) 主要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位置服务、数据分析、遥感和卫星定位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就是“地理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带有空间位置的各种信息。信息社会里信息就是最大的金矿,80%的信息和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科学就是研究如何管理、分析和利用这些带有位置的信息,来服务社会和个人的各种需求。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测绘学基础、GIS算法与数据结构、计量地理学、GIS空间分析、遥感概论、WebGIS设计、GIS工程项目管理、地理大数据分析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依托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的院士工作站,GIS 领域顶级科学家亲自指导专业建设和发展;

(2)国际合作广泛,和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多所高校建立合作网络,通过短期交换生项目、2+2 项目等促进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

(3)重视产学合作,和众多GIS 行业的知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产现场,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能力;以GIS 大赛为引领,促进学生实际应用GIS 技术能力全面发展。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GIS专业适用性广,从业口径宽,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智慧城市相关管理部门、IT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近年来我校GIS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包括:(1)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等:如通州区规划分局信息中心、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市测绘院等;(2)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相关的上市公司和广大的IT 相关企业;(3)出国深造和继续攻读研究生,我校地理学也已经获得硕士授予权,2020 年考研率达到30%。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之一,涉及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应用和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 2014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前景非常值得看好。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什么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是运用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城乡土地开发策划、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城市更新与治理、乡村振兴、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资源评价等活动,进行调查评估、规划设计和审批管理的一门经世致用的专业。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对象是与城乡规划和更新治理有关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城乡环境以及人类活动规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与治理、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学、住区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房地产开发、规划CAD、地理信息系统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2019 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肇始于1978 北京大学分校地理系,近五年以来,稳居全国同类专业排名位居前15%, 五星级专业。可招收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019年获批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北京市级人选1名,北京市高创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长城学者)3名。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本科生申报启明星科研立项,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考研率持续上升,连续多年有多名学生考取华东师大等985或211大学继续深造。在2022-2023年金平果排行榜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八。40多年来本专业在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与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的领导精英、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作为复合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相对集中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务员,可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执法巡查等管理工作;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可在规划、土地、房地产、旅游、银行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开发、评估管理等专业技术咨询;三是地理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后从事地理基础教育工作。此外,有近30%的毕业生继续考研深造,在国内外选择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深造。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宜居生活的需求,本专业人才可为政府和社会在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规划、优质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规划、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支撑,是引领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考古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历史学学士

什么是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具备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能力、先进考古工作理念及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应用型考古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主要研究对象为古代人类留下的实物,通过田野考古和多学科技术手段获取实物遗存及其历史信息,探索人类演化、人地关系和社会发展历史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田野考古学、旧石器至宋元明清各时代考古、考古绘图、科技考古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师资力量。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并聘请20多位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2)教学条件。紧密依托校内两大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建成严文明图书特藏室和邹衡先生纪念资料室,藏书近2万册;扩建考古资料整理空间和各类科技考古实验室,能充分满足同学们在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博物馆实务与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3)实践教学。包含了田野考古、考古摄影与绘图、文物科技分析等实践课程。各寒、暑假前后还专设考古文博调研、文化遗产调研等集中实践环节。

(4)实习基地。已建成河南南阳、北京通州等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并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华侨博物馆等共同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基地。

(5)深造机遇。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可为同学们的深造提供良好的机会。也有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6)国际交流。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海外高校及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同学们可以通过夏令营、联合考古发掘等方式前往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京内外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海关、政府管理部门以及考古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文物交流等考古文物相关企业或领域,从事考古实践与研究、教学、公安、公众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考古学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注重专业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目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考古文博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人才需求量激增。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在考古、文博传统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及各地方文化建设,还能够在相关产业中,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统创新性发展。


 


本网站由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网络中心 负责维护
Copyright ©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