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北京联合大学
 
文理导读
首页 >> 文理导读
山水连城 与都同辉——2023三山五园文化论坛
暨第十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相关活动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3-06-16 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党政办

6月1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联合大学、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和主办,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承办,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协办的“山水连城  与都同辉——2023三山五园文化论坛暨第十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相关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来自50多个单位的12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会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振涛和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出席论坛的还有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静和副局长柳阑,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海淀区史志办主任李强,海淀区委网信办主任黄英,海淀区文联主席苗地,国家植物园副园长宋强,海淀区委党校副校长吴小红,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张志敏,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杨颖,颐和园管理处副园长王树标,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海淀区文保中心主任李志,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桂小海,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孔军,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阚红柳,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吴晓敏等。

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院长张宝秀教授主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振涛致辞

徐振涛副区长在致辞中对致力于三山五园研究、保护发展的专家学者及各界力量表示感谢。海淀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课题共研、项目共推、人才共培、成果共赢,开创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格局。最后他希望各位参会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创新见解,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让更多的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持续擦亮三山五园这个金名片,为海淀区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致辞

张萌萌副校长首先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介绍了近十年北京联合大学与海淀区各单位在三山五园的学术研究、保护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及在创建“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工作中,同心聚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号召各位专家同仁群策群力,共同为推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张景秋主持主旨发言

随后,大会进行主旨发言,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副院长张景秋教授主持。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做主旨发言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通过视频方式作了“探索三山五园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的报告。他强调,建设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要做好“四个统筹”。第一,统筹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提升相融合,构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与民生改善相融合,营造和谐优越的人居环境;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打造城市智慧大脑、数字圆明园;与文化科技相融合,推动数字创意发展。第二,统筹好传统魅力与当代活力。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水平;发挥革命文物功能价值,提升公众教育实践感受;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展现文化魅力;组织开展全国“四普”试点工作。第三,统筹好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文物保护机构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政府购买服务,加强文物巡查管理;开展全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全面评估文物保护现状;央地军合作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新样板;增强公众社会参与度,拓展活化利用新途径。第四,统筹好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短中长期目标分层呈现;印发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2019—2035)》。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做主旨发言

张宝秀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构建三山五园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体系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思考”。她首先介绍了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中关于构建三山五园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体系的任务背景,三山五园的重要历史地位、遗产价值和当代功能,以及三山五园研究实践进展。为进一步系统性、整体性推动三山五园研究,构建三山五园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体系,提出借鉴“避暑山庄学”的经验建立“三山五园学”建议。第一,研究构建“三山五园学”的学科逻辑和理论框架。对“三山五园学”的学科性质、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三山五园学”学科理论体系。第二,建设好“三山五园学研究基地”平台。依托研究平台,政产学研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提升“三山五园学”的学术影响力。第三,加快“三山五园学”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设置“三山五园学”研究方向,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不断努力,实现研究三山五园、挖掘文化、传承文脉、服务发展的目标。

 

“对话三山五园”论坛环节

接着,大会开展“对话三山五园”论坛环节,由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三山五园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本环节由李建平研究员主持,陈静局长、张志敏副局长、杨颖副局长、王树标副园长、阚红柳研究员、吴晓敏教授、刘剑刚副教授参与了会谈。

在会谈中,各位领导就示范区创建谈到了本单位的具体工作。陈静局长介绍了示范区建设的任务落实和总体进展,包括:建设基层队伍,筑牢文物保护责任体系;夯实文物事业基础,做“四普”先行者;强化科学保护,融入海淀科技基因;突破难点堵点,打造央地合作范例;聚焦融合发展,创新文物利用和价值传播体系。张志敏副局长介绍了三山五园水系保护利用工作,形成了以金河为轴的园外园片区和以万泉河为轴的圆明园片区两大水网循环系统,同时,对沿线的玉泉山引水渠、北旱河、北长河、金河、南长河、万泉河等进行生态化提升改造。杨颖副局长对三山五园地区的绿化改造工作作了介绍,全面启动了玉泉山周边区域既有建筑拆除腾退及生态景观提升工作,先后建成北坞、两山、船营等十三个公园和一条三山五园绿道,形成乐“一道十三园”景观风貌。王树标副园长则介绍了颐和园的相关工作,包括文物保护利用的规划和实践、文创产品和智慧化的应用等,同时也提出了颐和园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公园体制以及北京世界遗产联盟等新的视角和体系下的保护传承问题。

随后,三位学者就三山五园的空间营造以及新的研究方法技术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刘剑刚副教授认为,礼制空间范式和文学空间范式在三山五园的园林建筑空间布局中同时出现,既相互对比,又互相衬托,相辅相成,是与皇家园林的性质相适应的。既满足了处理朝政所需要的礼仪秩序和肃穆气氛,也塑造了园林环境所需要的文学意境和闲逸氛围;既强调了重点、突显了构图中心,也因地制宜地营造了多样化的景观效果。阚红柳副教授认为,数字人文正在引领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转换,充分整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算法等数字人文研究力量,通过以网站呈现数字记忆、以电脑动画浓缩历史时空、以数字化展览传播园林文化、以文献出版汇总数字成果,在三山五园文化传播的研究方面将产生一系列兼顾学术与普及的数字化成果。吴晓敏教授对三山五园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一是要与科技协同,利用元宇宙理念进行数字化建设,在Gis视野下建立数据库;二是要由艺术赋能,以不同艺术形式描绘,建立艺术馆;三是要运用关联比较的方法,三山五园之间、与其他皇家园林的比较等。同时还强调研究成果要应用于文旅融合和文化传播,发展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产业。

最后,各位领导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海淀区水务局将继续治理清河、南长河、南旱河等河道,恢复扇面湖,逐步恢复全胜时期的历史水系格局。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将不断夯实公园成群、绿地连片的绿色生态基底,围绕圆明园大宫门、六郎庄古村落等恢复一亩园扇面湖、六郎庄水稻田、御道等历史风貌特色。颐和园管理处将加大科研与创新的联合力度,主动作为,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三山五园中的重要作用。海淀区文旅局将以决战的状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攻坚重点项目,扎实完成创建任务;总结创建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海淀模式”。

下午,研讨会分两个会场进行。

 

第一分会场历史考证与内涵挖掘

第一分会场历史考证与内涵挖掘,由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主持。中国地质大学谷上礼分析了北京香山的地层地质构造,北京联合大学姚晚利用《宛署杂记》考察了明代北京西山的土地侵占状况,天津大学周娉倩、刘庭风对颐和园历史旱涝等级重建及水环境治理作了探析,圆明园管理处郭晓娜考证了马戛尔尼使团与三山五园的关系,北京联合大学王子豪、董立丽、陈曦对升平署建筑群的年代作了考证,圆明园管理处陈红解析了圆明园天然图画的庭园结构与家国意识,首都博物馆王鸿雁分析了晚清外交与颐和园外务部公所的关系,北京联合大学陈诚考述了清乾隆时期圆明园戏台建造情况,圆明园管理处尤李解读了清嘉庆帝所题圆明园古香斋诗,圆明园管理处许艳峰追溯了圆明园同乐园的历史。张超副馆长、顾军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

 

第二分会场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播

第二分会场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播,由吴晓敏教授主持。优诺留学体艺部(浙江)金姝杰探讨了中华文化传统经典思想“仁义礼智信”对中国北京“三山五园景观群”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启示,颐和园管理处范志鹏分析了颐和园谐趣园的文化内涵及应用,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王一川分析了三山五园地区寺庙建筑遗址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北京联合大学王金萍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讨论了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圆明园管理处吴丹丹分析了长春园含经堂遗址的旅游资源,圆明园管理处李营营诠释了圆明园“桃花源”母题的意象,天津城建大学吴琛、张淼作了清漪园乐安和佛堂室内空间及陈设的复原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王美蓉、何潇潇、秦柯考察理清了三山五园地区清帝泛舟观田相关线路,中国农业大学裴一斐、李昕宸、秦柯对清实录中北京西北郊皇家祭祀祈雨路线作了探析。

最后,张勃研究员、刘剑刚副教授作了点评。

本次论坛和研讨会是在纪念金中都建立870周年,也是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验收之前召开的,会上,示范区建设单位与专家学者充分研讨,互相补充,深刻交流,共同为示范区建设和将来的工作出谋划策,推动三山五园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合影

文:刘少华 图:武振清 审核:张宝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