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北京联合大学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一种新的历史表述方式——北京卫视《档案》总导演吴志勇介绍纪录片创新

发布日期:2017-12-22 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新闻与传播系

 12月20日下午,我院新闻与传播系邀请北京卫视《档案》主编、纪录片项目总导演吴志勇在教学楼315举办了一场题为《一种新的历史表述方式——从〈档案 〉看纪录片创新》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刘文红老师主持。

《档案》节目作为一档情景再现式的史实讲述类节目,在北京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吴志勇老师以从“角度、结构、悬念、意外、细节、辅助手段、现场感、语感、创新和真诚”十个方面解构《档案》节目制作。讲解过程中,吴老师依托具体案例,结合《档案》视频里不同细节的运用情景和最终呈现的节目效果,生动地阐述了《档案》节目的成功之所在。

《档案》节目中有大量的纪实再现拍摄,吴志勇老师称其为一种新的故事表达方式,并将其看作是一种纪录片的创新表达。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当谈到纪录片的创作,吴志勇老师最常提及的词是——真诚。他表示,做档案类节目,一定要对历史真诚,对历史中的人和事件真诚,要对观众真诚。只有心存敬畏之心,才能做好史实类节目。他强调,做好纪录片,服装、道具、化妆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推敲,严格对比史实。纪录片不是创拍电影,要体现真实性。他以《档案》节目出境较高的白手套为例,“白手套不仅仅是《档案》的符号,它表示的是我们尊重历史的态度。”

吴智勇老师表示,想让别人记住节目,节目得有自己的符号。《档案》节目的符号除了白手套,还有转盘放映机,录音机等设备。这些符号组合不仅是营造现场感的气氛大师,还是拉高观众印象分的秘密武器。当然,《档案》节目的创新符号除了静态物体,还有一个重要的“符号”——讲述人。之所以称为“符号”,是因为《档案》别开生面的“讲述人”模式不是僵化地陈述,而是通过讲述人表现力营造出的面对面的交流感。

在课堂提问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提的问题角度各异,聊及的话题也灵活多变。从纪录片主题的构思过程到讨论纪录片的政治导向正确的重要性,从如何获得节目素材到如何确认已得材料的真实性,从讨论变革在延长纪录片节目活跃度的重要性到导演分享节目制作中的酸甜苦辣甜……问题一个接一个,有些幽默的观点还引发了互动中一波接一波的“爆笑”浪潮。吴老师对每个问题都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讲座尾声,吴老师强调,纪录片要回归真实。新闻的内涵和纪录片的本质是一致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常思考,用联系的观点体会知识的共通性。

 

                             (新闻与传播系供稿   郭子硕撰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