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学科

 

 

 

更新时间  2015-12-27

一、学科概况

        2008年,本学科被评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人文地理学“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研究”团队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学科队伍主体在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大学分校地理系。

        以本学科为基础建设的本科专业现有三个: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近600人,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管理综合实践》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以来与首都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地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1人被聘为新疆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被聘为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以来,招收硕士生39人、博士研究生2人。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密切结合北京城乡建设和发展实际需要,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学科应用方向,发挥比较优势,走政产学研用结合之路,注重城市与区域综合研究,侧重中观到微观层次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重点研究经济、社会制度转型背景下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方向之一: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

        本研究方向将区域发展理论与具体实际区域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以区域经济、人文社会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人文要素为主要切入点,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环境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探讨区域开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循环。

研究方向之二: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本研究方向将城市空间变化的阶段性与城市发展阶段相融合,以城市化进程中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为着眼点,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不同阶段城市各要素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分析研究城市空间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而为首都北京的城市发展及其所在的大都市圈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战略建议。

研究方向之三:历史与文化地理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人类历史文化要素分布、组合和发展的空间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文化要素的空间形成过程,文化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城市及其周边文化区域系统的形成、意义和发展规律,城市与区域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内容。

研究方向之四: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GIS在城市地理研究、虚拟现实技术、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尺度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三、队伍与成果

        本学科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7人、硕士10人。学科骨干人员组成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人文地理学学术创新团队(2009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学科方向带头人2010年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12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1名学科方向带头人2009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资助计划。

        2008年至2012年,学科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以及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要研究项目30多项,到账科研经费1110.66 万元。五年间,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发表学术论文300多 篇,其中SCIEI等收录27 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3.73/200余篇。主持与参与《现代城市规划》、《当代地理学要义》、《城市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手册》、《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等地理学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书籍翻译与出版工作,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北京的长城与桥梁》、《北京历史文化》、《北京城区大型文化设施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宜居北京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调查研究》等专著与教材20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5项;在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和文化空间研究,宜居城市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生态脆弱带人地关系、生态补偿机制与协调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四、学科带头人

        张宝秀,女,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侯仁之院士。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教学名师,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和其他各级各类课题30多项,获得数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及科研奖励,主编和参与合写著作、教材、译著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门。